眉生三叠

写文剪辑修图|艺术管理专业|思考者|苏难语c

        

  因为最近在写《绣春刀》的小说,就去看了《聂隐娘》。除了都有张震,也是因为完全不同感受的呈现,前者是典型的商业片,后者是文艺片。

  虽然入职了纪录片行业,但对于影视拍摄还有诸多要学,仅分享感受,将来有契机,也许会写小说。

  《聂隐娘》使用了4:3而非16:9的画幅,看上去更复古,比如说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也是采用了这样的画幅;

  人物表演的痕迹较少,一些需要回答和反应的镜头,人物居然也只是沉默和动动表情,但即使如此,导演也没有使用特写。情绪表露比较强烈的一个是暴戾的主公田季安,一个是见义勇为磨镜少年。在《行云纪:刺客聂隐娘拍摄随记》中提及,“聂隐娘的性格幽暗曲折,要何等样的人物能引出她埋藏的性格,那封存了她童年纯真的另一面?侯导的答案是,要一个笑容灿如阳光、能让观者也想与之同笑的人”,这个人就是磨镜少年的饰演者妻夫木聪。气质独特的演员能勾起导演的创作欲望,比如舒淇和妻夫。台词的稀少和古风化也是一个特点,上一次看这么少台词的电影还是韩国的《空房间》。这个处理倒是留了更多精力去感受整个空间,比如有些时候镜头会横摇,展示更广阔的空间,也造成画面的不平衡,这种时候代表有人物将从那个位置入镜。有时候明明两人对话,却只拍着一个人,导演着意让我们去猜对方的反应。比如母亲跟归来的隐娘讲了公主的故事,镜头切到隐娘,她正用布帛掩面哭泣。

  不知道有记错,我感觉摄影机总是维持了克制,与画中人物拉开距离,反而让我有一种看直接纪录片的旁观感。这种感觉还来源于同期声的直接录入,鸟鸣、风声、树叶的哗哗声,人物行动的脚步、衣服布料的摩擦都听得很清楚。

  总之我觉得看完之后很舒服,我只是明白了一个命途多舛女孩子的选择,她也并非为了掀起什么政治风浪而生,尽管她其实可以做到,在影片的最后,她不像很多武侠剧那样来了个性情的转变,而是保留了本心归隐。

  真心喜欢这样淡如水的电影,有一段时间很害怕看电影,因为总是用音效刺激我,或要着意勾起观众的喜怒哀乐,我又共情力比较强,一场下来身心俱疲要缓上好几天。所以喜欢侯麦的电影,起初是冲着色彩去看,后来发现他的小故事都没有深仇大恨,结局顶多有点淡淡的哀愁,也只让我觉得贴合生活的本质,甚好。最喜欢的是《秋天的故事》,中年人的爱情,居然让我觉得很甜。

  最后说有《聂隐娘》里两个段落很打动我。一个是隐娘归来后第一次见青梅竹马的田季安,田知道她是来杀他的,还与爱妃坐在床榻前讲述青年时病卧在床,有一目光注视,久久不愿离开,就是窈七(隐娘),又讲到后来窈七被迫离开,爱妃突然流露伤心,说替窈七不值。

  第二处是结尾隐娘回到村子里护送磨镜少年离开,村民们评价:“这个姑娘真讲信用,说来就来了。”

  故事虽冷,又有些曲高和寡,但总有一些人之常情在里头的。

  

评论

热度(2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